乐普医疗业绩困局押注医美,价格战冲击、应收账款激增至20亿元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近日,A股上市公司乐普医疗宣布与美团就旗下医美品牌推广进行合作,全面加码医美童颜针赛道。
作为国内心血管领域龙头企业,乐普医疗近年来业绩增长陷入困境,去年净利润创下逾80%的下滑,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且创下公司上市16年来的最差纪录。今年以来,乐普医疗业绩下滑的颓势未解。
重金押注医美,这是乐普医疗转型的重要一步。然而,医美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内卷,行业陷入空前的价格战。另一方面,乐普医疗的现金流下滑、应收账款激增至20亿元,多元化的研发投入有些捉襟见肘。
1
乐普医疗业绩困局
资料显示,乐普医疗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覆盖心血管疾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平台型企业,也是中国最早从事心血管植介入器械研发的企业之一,业务涵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三大板块。
2009年10月30日,乐普医疗作为首批28家公司之一登陆创业板。以当日收盘价计算,乐普医疗创始人之一的蒲忠杰以38亿元的账面财富,成为创业板“第一富豪”。乐普医疗上市后不久,开始了频繁资本操作,进行了一系列“买买买”操作,如乐普医疗通过并购卫金帆医学(现“乐普装备”),获取血管造影技术;并购北京思达,获取心脏瓣膜技术;并购秦明医学(现“上海医电”)获取双腔起搏器业务。公开资料显示:2008-2021年乐普医疗完成了54次投资并购,获得了标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凭借一系列的并购,乐普医疗逐渐形成在心血管产业领域的全产业链平台。在频繁购入资产的同时,乐普医疗还分拆多个子公司上市,形成了“乐普系”。2022年2月,乐普医疗旗下主营创新药的乐普生物在港交所上市;2022年11月,乐普医疗旗下主营结构性心脏病创新产品的心泰医疗在港交所上市。2023年7月,乐普医疗公告拟将其控股子公司秉琨医疗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不过,目前,秉琨医疗的上市辅导工作仍在进行中。另外,从事血液净化产品的睿健医疗IPO于2025年3月31日获得北交所受理,最近北交所二轮问询内容披露,睿健医疗的关联交易成为问询重点。
乐普医疗凭借多个子公司,形成了庞大的“乐普系”,公司业务目前涵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
业绩方面,2019年至2022年,乐普医疗营收分别为77.96亿元、80.39亿元、106.6亿元、106.09亿元,其净利润分别为17.25亿元、18.02亿元、17.19亿元、22.04亿元,业绩基本能保持稳定。
然而到了2023年,乐普医疗业绩开始“变脸”,当年公司实现营收79.8亿元,同比降24.78%;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降42.91%。
2024年9月,蒲忠杰的女儿蒲绯出任乐普医疗总经理,二代正式接班后,乐普医疗迎来“史上最差年报”,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
乐普医疗业绩大降背后,一方面受药品和器械的集采的影响。另一方面,乐普医疗前期溢价收购埋的“雷”爆了。
2025年,公司的业绩并未改善,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3.69亿元,同比微降0.43%,归母净利润6.91亿元,下滑0.91%,业绩依然没有好转。
2
乐普医疗的转型
在业绩下滑压力下,乐普医疗开启了转型,其中首要的目标是向医美行业进军。
今年6月,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俗称“童颜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标志着乐普医疗正式进军医美再生赛道。
这款产品是国内第七款、国产第五款获批童颜针,此前国内批准的童颜针包括长春圣博玛的艾维岚、爱美客的濡白天使、江苏吴中的艾塑菲等。
目前,乐普医疗在医美赛道布局了“童颜针、玻尿酸、肉毒素”三大主力产品矩阵。
这一次,乐普医疗与美团旗下核心经营主体汉海信息达成合作,核心依然聚焦医美业务板块的市场推广,尤其是两大核心品牌“悦雅颜”与“芙洛拉”系列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发行经销授权。
记者关注到,目前美团已上线乐普童颜针,悦雅颜220mg售价为5800元、悦雅颜370mg售价为9800元。
而乐普医疗此时入局医美童颜针,面对的是医美针白热化的市场。今年国庆期间,新氧推出2999元的童颜针,被业内直接冠以“史上最低价”之称,直接打破了此前万元级的市场均价常态。随着越来越多品牌玩家的入局,过去相对稳固的市场竞争体系将迎来新一轮重构,“平价童颜针”的推出,也意味着童颜针市场已来到价格战的节点。
有行业人士称,美团卖医美流量只是“敲门砖”,拼到最后还是产品、服务和口碑。目前童颜针面临的是爱美客等巨头的竞争,各大巨头的销售渠道渗透成熟,行业竞争正从“先发优势”转向“渠道与服务的贴身肉搏”,而且医美投入大,产出慢,且面临的监管趋严,业绩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进军医美,乐普医疗还在结构性心脏病业务、GLP-1创新药赛道、医美、口腔等消费医疗、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赛道布局。
节前,腾讯正式入股乐普医疗旗下的创新药研发平台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民为生物”),预示着公司继续加码创新药。
民为生物成立于2021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张冰峰,实控人为蒲忠杰,该公司专注于代谢类疾病的创新药研发。其核心创新药是MWN109注射液,用于治疗超重或肥胖患者,目前正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该药物为GLP-1/GIP/GCG受体三重激动剂。
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风险高,这也是乐普医疗研发投入最大的业务板块之一。但该赛道也面临“内卷”和无序扩张的状态,除了国内数十家企业的竞争外,国际巨头如诺和诺德、礼来、罗氏、辉瑞等企业对前沿技术的布局,使得乐普医疗想分得一杯羹很难。
3
乐普医疗资本运作隐忧
值得关注的是,乐普医疗多元化的跨界方式,与过去摊大饼式的并购模式有些相似之处。但须知,乐普医疗为过去的并购也埋下了“雷”,积累了大量的商誉。2024年,乐普医疗计提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的减值损失达2.51亿元。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乐普医疗的商誉依然高达36.2亿元,占总资产14.35%,未来仍有减值压力。具体到部分形成商誉且数值较大的事项看,乐普药业期末商誉余额为3.11亿元、浙江乐普药业期末3.75亿元、秉琨医疗5.33亿元、乐普云智科技3.4亿元、博鳌生物2.59亿元。
此外,乐普医疗的流动性亦承压,2025年上半年末货币资金降至36亿元,应收账款增至20.5亿元,当期应收账款占归母净利润比达801.63%,达到行业警戒值。
一方面,公司现金流下滑、应收账款激增,另一方面,转型又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医美和和创新药为例,这两大领域都需要巨额资金和研发投入。2024年乐普医疗的研发费用为5.82亿元,占营收比例9.53%,在行业处于中上水平,但分散到多个领域后,每个方向的投入都显得捉襟见肘。
2024年,乐普医疗在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公司选择收缩仿制药业务、优化上千名员工以“瘦身”,同时将研发资源向医美倾斜。这种“断臂求生”的抉择隐含巨大风险:若童颜针的市场回报不及预期,可能拖累核心业务的创新投入,导致两头失守。
乐普医疗上市16年的历史,也是实控人蒲忠杰的资本运作史,蒲忠杰甚至获得了“并购大王”“分拆大王”的称号。然而近些年来公司业绩每况愈下,利润下滑,蒲忠杰的财富不断缩水。《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显示,其在2020年财富高达139.3亿元,2024年降至67.8亿元。2025年,蒲忠杰未出现在该榜单。
作为乐普医疗实际控制人的蒲忠杰,和妻子张月娥是医药圈知名的夫妻档之一,两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也都有美国留学经历,且二人一直以来是以实控人的身份出现。不过,2024年公司年报称实控人为蒲忠杰,坊间甚至有传闻称,蒲忠杰与张月娥已离婚。
对于乐普医疗的多元化转型、资金危局、实控人婚姻等问题,《消费日报》记者向公司发去采访提纲,截止发稿时,公司未对此作出回复。
